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寻“龙”贺岁过大年

时间:2024-02-18 06:29 点击次数:154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重要文化符号之一,龙图腾贯穿和影响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发展历程,一直以各种姿态存在于古老文物中。

  东汉许慎曾在《说文解字》中如此描述早期龙的形象:“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不同年代的出土文物中,我们在青铜器、玉器、瓷器、书画上看到的龙,确实千姿百态。

  龙年新春之际,当我们走进博物馆,一定会发现到处有龙的身影。在博物馆里找找看,这些姿态各异的龙都藏在哪里,去仔细观赏一下岭南地区各博物馆中的中国龙风姿吧。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墨龙图》上,有一条“腾云驾雾、昂首瞋目、张牙舞爪,极其威武雄奇”的墨龙。这幅《墨龙图》以两幅绢拼成,横130.5厘米,纵201.5厘米。画家用粗劲的线条勾画龙身,并以淡墨晕染,仅在龙的眼睛及爪处施有赭色,整个画面所用水墨酣畅淋漓,勾笔劲健,正所谓“泼墨成云,噀水成雾”,将飞龙腾跃九天、叱咤风云、势震山河的磅礴气势呈现得淋漓尽致。

  陈容画龙真迹传世不多,此图是其传世作品中罕见之鸿篇巨制。传说陈容在画龙前必先喝酒至醉,随后脱下头巾蘸墨,在绢上信手涂抹,再用笔勾画之,或画整条龙,或仅画一爪一首,便见云雾蒸腾,巨龙在其间时隐时现。

  这只五彩龙凤纹长颈瓶是典型的明代青花五彩风格,其用色与明早期的五彩瓷迥然不同,颜色多用红、黄、绿、紫等饱和色,以红浓绿艳取胜。此瓶造型优美典雅,蒜头口,细长颈,圆腹下垂,假圈足,平底。通体青花五彩装饰,青花点缀其间,颈部绘缠枝花卉纹,腹部则绘有龙凤穿花纹——一条张牙舞爪的小青龙腾飞在瓶身之上,十分显眼。

  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中写道:“瓷之绘一龙一凤者,大抵皆历代君主大婚时所制,以志纪念者也。”所以,常见的御瓷之中多装饰一对或二对龙凤纹。该器物上便有一龙一凤,寓意吉祥。

  铜胎画珐琅云龙八宝脸盆采用画珐琅工艺,盆内及外壁均以宝石蓝色为底,折沿底面和盆底素白无纹饰。在盆内底中心,绘有一条穿行于彩云间的金龙,还环绕着一周折枝花纹。在龙体旁边的盆内壁上又以金绘“佛八宝”,寓意佛法无边,普度众生,吉祥如意。

  珐琅工艺来自西方。珐琅一词的英文“Enamel”,原意是指将彩料涂到器物上的动作,也指玻璃质的彩料与金属等材质加热后融合成的一种亮丽装饰。此种装饰起初用于替代饰品中名贵的宝石。十七世纪、十八世纪之际,广东工匠作为了解先进珐琅制作的人员被引荐入宫,后清宫逐渐将以金属为胎体的珐琅器皿制作生产交予粤海关。是时,“广珐琅”一名便是特指粤海关进贡的广东珐琅,是清代珐琅器工艺的重要代表。

  南越王博物院院徽标志正来源于这件玉佩的花纹。玉佩内圈居中便是透雕的一游龙,游龙造型器宇轩昂、矫健有力,正目视前方,前后爪与龙尾伸出外圈。玉佩外圈则透雕着一只凤鸟,站在龙的前爪之上,凤冠和尾羽上下延伸成卷云纹。凤鸟回眸凝望游龙,一龙一凤似在喃喃细语,妙韵天成。十分具象的龙凤纹与抽象的卷云纹相辅相成,形成了一幅主次分明、和谐生动的“龙凤呈祥”图。

  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出土于南越文王墓墓主头部位置。据说从西汉中晚期开始,帝王已开始习惯使用龙纹,也自称为龙。而美丽绚丽的凤形象也开始被皇后与妃嫔们使用。除了单独的龙形象,南越王墓出土的大量文物还同时饰有“龙+凤”“龙+虎”“龙+龟”“龙+螭”等图案。

  鸱吻,是古代大型建筑正脊两端的饰物,初时称蚩尾。蚩尾是一种海兽,尾巴翘起过头,能激浪降雨,寓意能辟除火灾。该件龙首鸱吻造型栩栩如生,龙兽挺立昂首,双目圆瞪,口微张,唇下有两络短须,头顶一双短角,须发向后,身刻龙鳞纹,造型温驯,乃南汉遗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据悉,目前广东省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釉陶鸱吻,比陈家祠屋顶上的石湾釉陶鸱吻还要早近950年,比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山西华严寺大殿琉璃鸱吻也要早近100年。根据测试,该鸱吻烧制的温度可能超过1000℃,工艺高超。这件黄釉陶的鸱吻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出土时依然光彩熠熠。依据鸱吻的规模和样式,它极有可能是南汉国皇帝或皇后居住的宫殿上的装饰品。

  中国的龙船文化中,龙象征着威严、力量和智慧,而船则象征着希望、和平与繁荣,龙船与牙雕技艺的结合,蕴含了人们对生活一帆风顺、富强康乐、才望兼隆的美好祝愿。该象牙船又称八仙贺寿牙雕龙船,是当年为庆贺慈禧太后40寿辰而制作的贡品,长93厘米,高53厘米,于清朝同治年间在广州制造。楼船共三层,船体用象牙片拼装而成,镶有少量铁和贝壳等材料。

  工艺制作上,该象牙船以镂雕和圆雕相结合,雕着各种形态的人物和花草盆景、旌旗等装饰,人物、花草、旌旗用彩色描画,工艺精巧,玲珑剔透,是难得的精品。该种象牙船十分珍贵,目前仅发现了两件,另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据《晋书》记载:“车永为广州刺史,永子溢多,使工作象牙簟。”可知,至少晋代前广州已有象牙工艺,并且已有精湛高超的工艺。至明清时期,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象牙原料的输入与制品的输出日益兴盛。

  悄悄地告诉你,广东各大博物馆里还有好多“龙”!过年期间不妨拿着这份秘笈前往各大博物馆里找一找,看看你还能发现哪些“文物龙”?

  羊城晚报·羊城派拟于2月10日-15日发布“龘行南粤 文物拜年”系列动画短视频。广东的“地头龙”将与来自全国各地博物馆的各种龙形文物用各自的方言激烈讨论各地过年年俗差异。我们将见到来自黑龙江、上海、四川、陕西、河南等地各大博物馆中的文物龙。敬请期待!

Copyright © 2028 万泰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