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第四章玻璃的性质ppt

时间:2024-01-15 20:06 点击次数:62

  玻璃工艺学;第四章 玻璃的性质;; 粘度的影响贯穿于玻璃生产的全过程。 熔化:石英砂的熔化包括表面溶解和扩散,粘度小利于扩散。 澄清:气泡上升速度与粘度成反比。 均化:实际是质点的扩散,粘度小有利。 成形:在成形过程,粘度的掌握是一个关键,不同的成形方法要求不同的粘度和料性。 退火:在? =1011.5~1013帕? 秒内通过粘滞流动消除应力。 制品的热处理 粘度在显色、分相、微晶化、烧结、钢化等热加工和热处理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η-T的关系 如右图可见: ? 玻璃的η随T↓而↑ ? 从玻璃液到固态玻璃的转变过程中,粘度变化是连续的,没有数值上的突变。 玻璃的料性 ;粘度与温度的量化关系 ?①波尔兹曼公式 ? =A’ e–?u/KT (4-1) ?=1/? ?=A e?u/KT (4-2) 式中:?─流动度, Δu─质点粘程活化能, A─与组成有关的常数, K─波尔兹曼常数 T─绝对温度 将式(4-2)取对数,写成以10为底对数的形式,即为: logη=logA+(Δu/ KT)loge 简化为: lgη=α+β/T (?u是常数时) (4-3) ? = LgA ? = (?u/K) Lge 由此可见,lgη与1/T成简单的线性关系。;高温 熔体基本无聚合, 低温 聚合趋于完毕, ?u都为常数。 bc中温段 冷却时不断发生聚合, ?u随温度变化较大(增大),故此段为非线性关系。;?②富尔切尔(Fulcher)公式 logη=A+B(T-T0) (4-7) 式中:A、B—常数, T0—温度常数 T—绝对温度 ?③其它 ;温度 温度高时,熔体的空隙较多较大,有利于小型四面体群的穿插移动,表现为粘度下降。 温度下降时,自由体积变小,四面体群移动受阻,而且小型四面体群聚合为大型四面体群,网络连接程度变大,表现为粘度上升。 在Tg-Tf间,粘度随温度的变化非常急剧。 ;;化学键的强度 总趋势: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粘度随阳离子与氧的键力增大而增大。 例1:R+对R2O-SiO2熔体粘度的影响 ?随R2O含量↑,体系粘度↓;?当O/Si很高时, 此时[SiO4]之间连接已接近岛状,孤立[SiO4] 很大程度上依靠碱金属离子相连。再引入R2O,键力最大的Li+具有最高的粘度, 即:ηLi>ηNa>ηK;例2 R2+对粘度作用 ; 碱土金属氧化物对粘度的影响较为复杂。 一方面:与R+一样,能使复合离子团离解而引起粘度减小(高温时起主要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R2+电价较高,离子半径又不大,故键力较R+大,可能夺取原来复合硅氧离子团中氧离子来包围自己,使粘度增大(低温时起主要作用)。 降低粘度的能力: Ba2+>Sr2+>Ca2+>Mg2+ CaO高温降粘度,低温升粘度。(ZnO也类似) 例3:中间体氧化物以四面体存在,取代SiO2后,熔体粘度的变化也决定于R-O键力的大小。 所以有: ηAl2O3>ηGa2O3和η SiO2>ηGeO2 ;离子的极化 ?阳离子极化力大,减弱硅氧键的作用强,使?降低。 ?非惰性气体型阳离子极化力 惰性气体型 非惰性气体型阳离子,由于电子层结构不对称,在高温时容易在结构中形成缺陷或不对称中心,因而导致粘度下降,对高温粘度表现特别明显。因此PbO 在整个温度范围都有很大的粘度降低作用。 如Pb2+、Cd2+、Sn2+、Bi3+、Zn2+、Co2+等均可降低粘度。;结构的对称性 结构对称性好,则结构缺陷较少,粘度较大。 如B2O3、为硼氧三角体,P2O5的为带双键氧的四面体,结构对称性都不如SiO2,所以他们的粘度都远远小于石英玻璃。;小结 ①SiO2、Al2O3、ZrO2等提高粘度。 ②碱金属氧化物降低粘度 ③碱土金属氧化物对粘度的影响复杂。 增加粘度的顺序Mg2+Ca2+Sr2+Ba2+ ④PbO、CdO、Bi2O3、SnO等降低粘度。 ⑤Li2O、ZnO、B2O3等都有增加低温粘度,降低高温粘度的作用。;(1)定义 ?作用在单位长度液体表面使之收缩的力。 或: ?玻璃与另一相接触的相界面上,在恒温、恒容下增加一个单位表面所作的功。 单位:N/m 或 J/m2 1000?C以上,玻璃熔体 ?=220~380×10-3 N/m 20 ?C 水 ?=78×10-3 N/m;(2)表面张力的工艺意义 表面张力在玻璃的澄清、均化、成形、玻璃液与耐火材料相互作用等过程中趁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澄清 ?大,气泡长大难,澄清难。 均化 ?大时,力求成球,均化难。 成型 拉边器 自抛光 热加工 烧口 火抛光 ;;RO 作用类似于R2O。 ?MgO ?CaO ?SrO ?BaO 因场强较大,故MgO、CaO、ZnO等使?↑; BeO可形成[BeO4]进入结构网络,形成大阴离子团,↓?; PbO极化率大,易作定向排列,可↓?。 R2O3 Al2O3、La2O3使?↑, B2O3使?↓。 B2O3降?,可能因为表面多为[BO3]而内部为[BO4] ;阴离子 ?F- (如CaF2)、SO42-(如芒硝) 、Cl -(如NaCl), 能显著↓? 这些化合物均有利于玻璃的澄清与均化。 组成氧化物分类 ?非表面活性组分 符合加和法则 ?中间性质组分 ?难熔表面活性强组分 ;多数玻璃 T↑,?↓ ?在特定温度范围内: ?= ?0(1– bT) 在温变过程中不发生缔合或解聚的液体在一定范围内为直线关系。 ?在转变温度区域,?发生急速变化。 个别情况 如PbO随T↑,?↑。 一般含表面活性物质的系统均有与此相似的行为。;干燥非极性气体 如:N2、H2、He等 影响小 极性气体 如:水蒸汽、SO2、NH3、HCl等 使?↓;;影响玻璃表面润湿性的因素 凡是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也要影响润湿角。 ?气体介质 在氧气、空气介质中好,润湿好( ?小); 一般纯金属,不被玻璃润湿;金属表面氧化形成的表面氧化膜可促进润湿作用。 润湿过程与固体表面的氧化程度有关,形成低价氧化物,则润湿性好。 ?温度 T↑,?↓,即润湿性↑。 ?化学组成 基本类似于表面张力,同价离子r小? 润湿性好,如 K<Na<Li。;SiO2玻璃一般表面结构 每个阳离子周围的氧离子数目不满足→→形成了表面力,即表面自由能→→玻璃的表面张力、表面吸湿性等性能,并赋予玻璃表面较大的活泼性 SiO2玻璃新鲜断面结构 ?有断键 与H2O反应生成 Si OH (硅羟团) ;进一步吸附水 硅酸盐玻璃表面结构 ?若含P、B、Al、同样会水化,生成POH、BOH团、AlOH团等 ?对于含碱玻璃,R-O键也会断 Si-O-R+H2O?SiOH+ROH 由于H+半径小于R+,交换后产生张应力,会使表面出面微裂纹;?若ROH被冲去,则表面比内部缺少R+ ?R2O和B2O3易在热加工过程中挥发失去,也使表面比内部缺少R+,造成表面缺陷 ?表面的SiOH可吸附各种气体 因此,玻璃表面反应的结果是生成了SiOH,并造成了R2O的损失。;; 工业上常用大半径阳离子交换半径小的阳离子,使玻璃表面产生压应力。 影响压应力因素: ? r比 ?交换程度 ? ? 的变化 ?表面结构重组产生的应力松弛 ?压应力层的厚度(30~50微米) ;表面吸附 ?物理吸附 压力越大吸附量越多。(H2、N2、O2、CO2) ?化学吸附 通过共有原子或离子实现。 ;玻璃的力学性质包括机械强度、弹性、硬度等。 概述 定义 :玻璃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包括: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体积压缩模量。 弹性模量 :表示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影响玻璃弹性模量的因素 组成 热处理 温度 (1)组成 主要考察二方面: 化学键强:质点间化学键越强,变形越小,E越大; 质点堆积的紧密程度:堆积紧密度高,E大。 ?同族氧化物,随r? ,E? R2O使E减小,但Li2O使玻璃分子体积缩小而使E提高 ?同周期氧化物,随电荷数Z? ,E? ?半径小,极化力大的离子使E? 如Li+、Be2+、Ti4+、Zr4+等 反之,大半径,小Z的阳离子氧化物不利于提高E。;?配位数的影响,配位数高的E大 如在硅酸盐玻璃中引入Al2O3,使E? 有硼反常(如右图) 硼铝反常(铝硼硅酸盐) 当 ?1时 , [BO4]、[AlO4],E? 当 0 ? 1 时, [BO4]、[BO3]、[AlO4],E? 当 ?0 时 , [BO3]、[AlO6]、[AlO4],E? ;(2)热处理 ?淬火玻璃E退火玻璃E 约2~7% ?玻纤E块玻璃E ?玻璃中出现分相 ,则E? ?晶化后E增大,幅度取决于主晶相种类、性质。 (3)温度 ?大多数硅酸盐玻璃: T? E? 离子间距增大 ?石英、高硅氧玻璃和派莱克斯玻璃的:T?,E?。 (内部结构重组,弱结合转强结合);硬度 ?硬度是玻璃抵抗其它物体侵入其内部的能力。 ?硬度表示方法: 显微硬度、莫氏硬度、研磨硬度、刻划硬度 ?组成对硬度的影响 * F离子使H提高,M离子使H降低。 * 同类玻璃,M离子场强越大H越高。 * 阳离子配位数N越大H越高。 有硼反常、硼铝反常、压制效应 * 各组分对H的提高作用: SiO2 B2O3 (MgO ZnO BaO) Al2O3 Fe2O3 K2O Na2O PbO;脆性 (1)定义:当负荷超过玻璃的极限强度时立即破裂的现象。 (2)表示方法 玻璃破坏时受到的冲击强度表示。 (3)影响因素 ?R+、R2+使脆性增大,且随其半径增大而上升。 ?B3+处于三角体时脆性较小。 ?引入小半径阳离子,有利于获得硬度大脆性小的玻璃 ?耐冲击强度越随试样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淬火试样耐冲击强度比退火样大5~7倍。;定义:指玻璃抵抗外来负荷作用的能力。 表示方法 ? 抗张强度:抗张应力(拉伸应力)的能力。 ? 抗压强度:受压应力作用破坏时的极限应力。 ? 抗折(弯)强度:受的最大弯曲载荷 (弯曲力矩/阻力矩) ? 抗冲击强度:受动态载荷能力。 ;影响玻璃强度的因素 (1)表面状态 表面微裂纹使玻璃的抗张、抗折强度比抗压强度低1/10~1/15。 (2)玻璃组成 键强大,结构紧密则强度高。 可提高强度的有CaO、BaO、B2O3 (15%)、Al2O3、ZnO等。 (3)微不均匀性 玻璃中存在微不均匀相时,易形成微裂纹,降低强度。;(4)玻璃中的缺陷 宏观缺陷(气泡、结石、结瘤) 微观缺陷(分相、析晶、点缺陷等) 缺陷界面处有应力,形成微裂纹,严重影响强度。 (5)活性介质(极性物质,如水、酸、碱及某些盐类) 作用:使玻璃强度降低 破坏途径: ①渗入裂纹使裂纹扩展 ②与玻璃起化学反应,使结构破坏。 水可大大降低σf。 干空气、非极性物质、憎水性有机硅对σf影响小。;(6)残余应力 非均匀分布的应力使强度大大降低。 表面为压应力,且应力分布均匀,强度提高,如钢化玻璃。;(8)玻璃的疲劳现象 ?定义: 玻璃长时间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在远低于其极限应力的情况下发生突然断裂的现象。 加荷速度越大,时间越长,强度越小。 ?解释: 裂纹尖端在集中的应力作用下加快了与水分的作用,而水分溶解了一部分玻璃,从而延长裂纹,达到临界长度就发生断裂。 ?结论: ①只有水分存在时才有疲劳现象。真空则无。 ②温度较低时无(反应速度慢),温度升高疲劳现象加剧。;玻璃增强 ① 物理钢化(淬火) 使玻璃表面产生均匀分布的压应力层。 ②化学钢化 r大离子取代r小离子 ③贴层玻璃 在玻璃表面贴一层α低的物质(陶瓷釉) ④火抛光 使玻璃表面伤痕、裂纹弥合。 ⑤覆盖硅有机化合物 放入氯硅烷(SiCl4)溶液中,通过水解在玻璃表面形成SiO2膜。 使微裂纹弥合,形成压应力层。;玻璃热膨胀系数波动范围较大:5.8?10-7~150?10-7/?C 一般钠钙硅玻璃为:80~100?10-7/?C 组成对?的影响 ?质点间的键力 ?反映了网络的紧密程度(完整性和键力强弱),阳离子与氧离子之间的键力(f=2Z/a2)越大,膨胀系数越小。 增大?的能力: Li+Na+K+Cs+ ?网络连接程度 起断网作用的组分使?增大(R+) 起积聚、补网作用的组分使?减小。(M4、Al3+);温度和?的关系 (1)不同T的?不同。对?要指明温度段。 例:Na2O 15% CaO 10% SiO2 75%的玻璃 温度?C 20~100 20~200 20~300 20~400 ? ?10-7 1/?C 89 91 93.5 96 (2)一般T增大则?增大,Tg点以下?~t曲线基本由数段线)Tg点以上 ?随温度急剧增大,到Tf时可增三倍。 ;热历史与?的关系 不同热历史的玻璃有不同的?。快冷的?较大(低温)。 分相和晶化对?的影响 晶化后一般?减小。主要由主晶相种类、结晶学特点、晶体排列等决定。 分相玻璃的?取决于连通相的?。 ?的计算 ?=∑?iPi;定义:温度梯度为1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试样单位截面积的热量。 Q=λS Δt/δ 单位:W/m· ?C 常用:卡/厘米·秒·度 影响因素 ?温度:一般T?,λ?。石英玻璃T-λ关系见图4-28 ?玻璃组成:SiO2、Al2O3、B2O3、Fe2O3使λ?。 PbO、BaO较高可? λ。 ?玻璃颜色:颜色深,λ小;定义:玻璃受剧烈温度变化而不破坏的性能。 常用试样在保持不破坏条件下的最大温差表示。 影响因素 ?膨胀系数α:α对热稳定性有决定性影响,凡能降低α的组分都能提高热稳性。 ?机械强度:凡能降低机械强度的因素,都能降低热稳性。 ? 制品厚度:越厚越不稳定 ;常温绝缘体,随T上升,导电性增加,当TTg导电性提高很快,熔融良导体。 离子导电 一般硅酸盐玻璃为离子导电 载流子:阳离子,主要为碱金属离子(Na+ K+) 电子导电 (1)表面电子导电 (2)体积电子导电;① 组成的影响 R2O ?迁移性好,对电导率影响最大。 R+电阻率排序: K+Na+Li+ 如:石英玻璃加0.04ppm的Na+时?由1017降为1013欧姆/厘米 ?混合碱效应 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碱金属离子时,电阻率出现电大值。如图4-30 *T? 效应减弱 *加入第三种碱,效应明显。 *总的碱含量越低,效应越不明显 *Fe2O3的影响(wt%),2%~6%影响小 ,6%~12%使效应减弱,12%~16%效应消失。;RO ?无碱玻璃中参与导电 与R2O类似,随RO含量?,电导率? ?普通玻璃中使电阻增大(压制效应) ?随着R2+离子半径的?,电阻率增加,电导率降低电阻率:Ba2+Pb2+Sr2+Ca2+Zn2+Mg2+Be2+ R2O3 ?Al2O3:有反常现象(如图4-34 所示) *量少时, [AlO4],连接网络,使电阻?。 *量较多时,由于V[AlO4]V[SiO4],结构疏松,使电阻率? *在Al2O3/SiO2=0.2时 ,达最大值, *量大时, [AlO6],在网络空隙中,集聚作用使结构紧密,并阻挡R+迁移,使电阻?。 *在Al2O3/SiO2=1时 ,达最小值;?B2O3 使电阻增大 高电场,高配位离子 使电阻增大 ②温度的影响 温度 ?总趋势:T?,γ? ?低温(Tg以下):电导率与1/T呈线性关系 lgγ=A-B/T ?较高温度(Tg以上): lgγ与1/T关系由直线为与成分有关的常数;Tk-100指标 ?定义:电阻率达到100兆欧?厘米时的温度。 ?意义:Tk-100越高,说明电阻率达到100兆欧?厘米时的温度越高,则玻璃在室温下的电阻率越大,绝缘性越好。 ?成分对Tk-100的影响 *K2O的Tk-100Na2O 的Tk-100,说明K2O取代Na2O,可提高绝缘性; *RO对Tk-100提高的顺序: PbOBaOCaOMgOZnO * Al2O3? Tk-100,B2O3?Tk-100。;③热处理的影响 一般玻璃: 快冷?慢冷? 玻璃中的应力使?减小, 所以? 退火玻璃? 未退火玻璃 退火程度越好,电阻率越大。 晶化:?结晶体?玻璃体 分相:与分相结构有关,形成液滴状?? ;定义:边长为1cm正方形的相对两边上测得的电阻率值。 影响因素 ?温度: 潮湿空气中 100?C 表面电阻率比体积电阻率小得多 100?C 两种导电基本一致。 ?湿度: 相对湿度?,表面电阻率? 大气对玻璃侵蚀越强,表面电阻率越小。;?组成: *R2O:含量增多 ?s减小。 K2O作用明显 *用CaO、MgO、BaO、PbO、Al2O3等取代Na2O-SiO2中的SiO2 取代量10%-12%,使?s?; 取代量10%-12%,使?s?。 *B2O3 、Fe2O3代Na2O-SiO2中的SiO2(20%)使?s?。 ?改变?s的方法 表面涂层: *憎水层使?s? *金属、半导体膜使?s?;主要包括介电常数、介电损耗、介电强度 介电常数ε的物理意义:电容器两个极板间,用欲测定的介质填充时所得的电容量与其间为真空时的电容量之比 ε=C/C0 C为介质电容,C0真空电容 ε表征了物质在电场作用下极化程度的大小。 ε=1+4πα α 为介质极化率,线;玻璃的极化 电子位移极化: 离子或电子云在外电场作用下变形而产生偶极矩的变动。 离子位移极化: 正负离子在外电场下偏离原有位置而产生偶极矩的变动 取向极化: 玻璃中极性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排 列引起偶极矩的变动 ;影响ε的因素 ?组成 主要从离子极化率和迁移率大小来考虑 *B玻璃ε较石英玻璃小 *PbO、BaO含量高的玻璃ε大(极化率高) *R2O使ε增大,且随离子半径?,场强?,ε按Li2O→Na2O→K2O的顺序? *RO与R2O类似,场强?时,ε? *重金属影响最大。;?温度 T? ε?,但各温度段变化程度不同: 低温(100?C) ε变动不大 250?C后ε迅速增大(此界限与R2O和PbO的含量有关,量越多温度越低) ?电场频率 频率越低ε越大,随温度变化界限越低。 低温时频率影响小。;定义:玻璃在电场作用下,由于极化或吸收而使一部分电能转变为热能而损失的现象 Q=UIcos? ?为UI间相位角 令δ= 90?-? 则Q=UIsin? 常用δ或tg ?表示介电损耗。 电导率越大介电损耗越大。;损失种类 电导损失:由网络外阳离子M沿电场方向移动而产生 松弛损失:由M离子在一定势垒间移动产生 结构损失:由玻璃网络松弛变形产生,属松弛损失 共振损失:由M离子或网络骨架本征振动吸收能量而产生 影响因素 ?电导率? Q ? ?T? Q ? ?电场频率? Q先出现极小值,在高频范围又出现极大值 ;?组成 增加电导率的组分都增加介电损耗 R2O使Q增大 重金属氧化物使Q减小 ?热处理 Tg以上开始急冷的玻璃Q大,Tg以下玻璃的Q与热历史有关 微晶玻璃的Q比同成分玻璃小 ;;影响因素 ?组成 网络连接程度高,介电强度大 *SiO2使介电强度增大 (透明石英为400千伏/厘米) *R2O使介电强度减小 (厚2~6cm的工业玻璃为30~70 kv/cm ?温度 T? 介电强度? ?其它 :电压增加速度、内部缺陷、电场均匀与否等;包括折射率、色散、反射、吸收和透过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有讲述,本课程这部分内容简述 1.折射率 玻璃折射率可以理解为电磁波在玻璃中传播速度的降低。 这是由于光通过玻璃时,光波引起玻璃内部质点的极化变形,光波损失部分能量,使光速降低。折射率可以表示为:;影响折射率n的因素 (1)组成 n与密度ρ的关系: 所以,玻璃的折射率n取决于分子体V和分子折射度R 分子体积V与玻璃结构的紧密程度有关;分子折射度R是玻璃组成中各种离子极化率的总和。 使R↑的组分使n玻↑,而使V↑的组分则使n玻↓;?d越大,n 越大 ?离子极化率越大,n 越大 *电价相同 半径大和小的 n大。 r小降低分子体积使密度增大;r大的极化率大。 *玻璃形成体氧化物 减小折射率 不易极化,且束缚Ob的电子云不被极化 *非桥氧Onb量越大n越高 ;(2)温度 T?导致①d↓——n↓ ②电子振动频率↓ n↑。 对于固体玻璃,以上两因素可用下式表示: 其中:n——折射率; R——分子折射度 α——膨胀系数 t——温度 ; 玻璃折射率是温度的函数,折射率n的温度系数决定于玻璃折射度随温度的变化和热膨系数两个方面。 ∵ ?R/ ? t使n↑,?α/ ? t使n↓ ∴?n/ ? t有正负两种可能 室温至100?C ?n/? t0(主要决定于?R/? t) 低温 ?n/? t0(?α/? t起决定作用) (3)入射光波长 波长越长,折射率越小。;(4)热历史 右图表示淬火样品和退火样品在620℃保温时,折射率趋向平衡的典型变化曲线.色散 定义:玻璃的n随入射光波长不同而不同的现象。 正常色散:折射率随波长减小而增大,色散随光波波长减小而更迅速变化。 反常色散:光波波长接近于材料吸收带时折射率发生急剧变化,吸收带长波方向折射率高而 短波方向折射率低。;定义:玻璃抵抗水、酸、碱等化学试剂的能力。 侵蚀过程 有非桥氧时 ①离子交换反应 ;②硅羟团水化 -Si-OH + 1.5H2O ? Si(OH)4 ③中和反应 Si(OH)4 + NaOH ? [Si(OH)3O]-Na+ 分析: 总反应速度由①控制。 当水量多时,把反应①的产物NaOH冲走,使反应③不能继续进行。但是从反应本身看却有利于反应①向正方向进行。 实际情况:当水的量较大时,水对玻璃的侵蚀速度会越来越弱,直至停止。 ; 原因:二种观点 ?Si(OH)4吸附水生成Si(OH)4·· nH2O(硅酸凝胶)→保护膜→阻挡Na+和H+离子扩散→离子交换反应越来越慢,以致停止。所以水多时危害不大。 ?硅酸凝胶并不会使Na+的扩散变慢,反而由于凝胶结构较松,使得Na+ 和水分子在凝胶层中的扩散速度比未被侵蚀的玻璃中要快得多。而进一步侵蚀之所以逐渐停止的原因是: 硅酸凝胶一定厚度中的Na+ 的缺乏,随着Na+含量的降低,其它组分如R2+含量相对上升,这些二价离子对Na+ 的“压制效应”加强,因而使Na+与H+的离子交换(即反应①)逐渐减缓,直至停止。; 无非桥氧存在时 水分子也可直接进入玻璃,破坏玻璃网络结构 Si-O-Si +H2O ? 2( Si-OH) 氢氟酸能在很短时间内对玻璃产生明显的腐蚀作用,直接破坏网络骨架,将玻璃中的主要成分SiO2溶解掉,侵蚀严重。 SiO2+4HF→SiF4↑+2H2O 一般酸???直接与玻璃起反应,(除HF酸)是通过水来侵蚀玻璃的。 稀酸的侵蚀性浓酸 ;反应的产物之一是R(OH)n(如NaOH),它会与酸的中和反应可导致两种相反作用: ■使反应①向右进行 ▲降低溶液PH值,使Si(OH)4的溶解度降低, 从而阻止发反应②的进一步进行,使侵蚀减少。 总的效应是:当R2O含量高时,■起主要作用;当R2O含量少,SiO2含量多时,▲起主要作用。 所以高碱玻璃的耐酸性比耐水性差。而高硅玻璃的耐水性比耐酸性差。;硅酸盐玻璃一般不耐碱。 侵蚀过程 ①阳离子吸附在玻璃表面 ②(阳离子)吸附OH- ③生成硅酸离子或硅酸盐。 ≡Si-O-Si≡+OH-→≡Si-O-+HO-Si≡ 即直接破坏硅氧骨架(≡Si-O-Si≡)而产生≡Si-O-群,使SiO2溶解在溶液中。 所以在碱对玻璃的侵蚀过程中,不形成硅酸凝胶薄膜,而使玻璃表面层全部脱落。;实际是水气、CO2、SO2等作用的总和。 水气比水的侵蚀性强。 侵蚀过程 ①以离子交换为主的释碱过程 水气以微粒水滴粘附在玻璃表面的,反应释出的碱并没有被移走,而是在原地不断积累。 ②逐渐过渡到碱对玻璃网络破坏为主的溶蚀过程。 随着侵蚀的进行,PH值迅速上升,最后类似于碱,从而大大加速对玻璃的侵蚀。; 现象:当用化学稳定性不良的玻璃盛装药液或饮料时,玻璃受到水或碱溶液的侵蚀,有时会发生脱片。 原因: ①表面可溶性成分溶出后,不溶的高硅氧成膜脱落(原生脱片)。 ②溶液中(或溶出的)多价离子在表面形成含水硅酸盐薄膜后脱落(次生脱片)。 含MgO高的玻璃容易引起脱片,故药用玻璃不加MgO;(1)组成 ①硅氧骨架连接程度越好,化稳性越好 [SiO4]量越多,化稳越好。 R2O 使化稳减弱。 ②引入的阳离子场强高,化稳性好 一般随着r? ,键力 ?,化稳性? 例如:用Li2O 取代Na2O可提高玻璃的化稳性,但Li2O过多时,会因“积聚”作用,导致分相,使化稳性变差。 ;③混合碱效应 含两种碱的稳定性好 在铅玻璃中更明显。 ④RO 压制效应使化稳性提高。 ⑤R2O3 ?硼反常:[BO3]时化稳性差,[BO4]时化稳性好 ?Al2O3 :少量,四面体补网,提高化稳, 大量,四面体体积较大,减弱化稳。 所以Al2O3 对化稳性的影响有极值,在Na2O/Al2O3=8处。;⑥其它成分 化学组成为66.7SiO2+(33.3-x)Na2O+xRO(R2O3或RO2)的基础玻璃中, 耐水性和耐酸性的顺序: 耐水性:ZrO2>Al2O3>TiO2>ZnO>MgO>CaO>BaO 耐酸性:ZrO2>Al2O3>ZnO>CaO>TiO2>MgO>BaO 总之: ?ZrO2对耐酸、水、碱性都有提高 ?含BaO的玻璃耐水、耐酸、耐碱都不好。 ?Al2O3、ZnO、CaO等对耐水、耐酸有利,对耐NaOH溶液亦有一定作用。 ?以高价氧化物取代玻璃中的Na2O时,化稳性提高。特别是Al2O3、SiO2、ZrO2。;(2)热处理 退火:一般退火玻璃化稳性比淬火玻璃好(结构紧密) ?退火时的“硫霜化”作用,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在没有酸性气体的条件下退火,会引起玻璃表面的碱富集,降低化稳性 分相: 硼硅酸盐退火时会分相,可能降低化稳性。与分相形貌有关。 钠硼硅酸盐玻璃分相后,富碱硼相形成孤岛滴球状结构(N区的亚稳分相),被富硅相所包围,使化稳性↑;如果富碱硼相与富硅相形成连通结构(S区的不稳分相),则大大↓化稳性。;(3)表面状态 通过表面处理可提高化稳性。 表面处理方法: ①霜化:从玻璃表面层移除对侵蚀介质具有亲和力的成分(如Na2O、K2O等)。如用酸性气体、水和酸性溶液等处理,都能使玻璃表面生成一定厚度的高硅氧膜,以提高化稳性。 ②涂膜:玻璃表面涂以对玻璃具有良好粘附力,对侵蚀介质具有低亲和力的物质(有机化合物),以提高化稳性。;(4)温度和压力 温度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随温度的上升而剧烈变化。100?C,T?10?C侵蚀速度提高50~150% 压力 压力对化学稳定性的影响也很大。压力大,化学稳定性急剧破坏。 例:高压水位计玻璃受水侵蚀严重,就是典型例子。 高温高压 化稳性降低

  武汉二中、麻城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高二(理)数学试题(word含答案).doc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Copyright © 2028 万泰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