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以前的书桌上总是压一块玻璃这是什么原理?速戳了解

时间:2024-01-10 18:09 点击次数:138

  现在的我们,到处都能见到玻璃:玻璃门、玻璃窗、玻璃屏风······随着玻璃制作工艺的进步,玻璃的种类也丰富起来:做门窗用的钢化玻璃、浴室用的滚花玻璃,还有可以通电调光的电控调光玻璃等等。

  但以前压在书桌上的玻璃,却慢慢退出了我们的视线。为什么过去书桌上要压玻璃?为什么我们现在又不需要了呢?

  以前的书桌大多用木头制作而成,没有油漆涂层或复合材料,质地偏软;以前人们常用钢笔写字,尖锐的笔尖容易把桌面戳得坑坑洼洼,用力书写时也容易留下印记。为了防止桌面不平整,人们想到了在书桌上垫一块玻璃这个解决办法。

  以前的木质书桌一旦遇到茶水、汤汁,就容易留下污渍,难以清理。而且木头受潮或受热之后,容易变形;在使用过程中难免磕碰、摩擦,以及虫蛀。在过去那个年代,一张桌子来之不易,大家都格外珍惜,希望它能用得再久一点,所以以前的人们常在书桌、饭桌上压一块玻璃或垫一块厚桌布。

  过去的木材没有那么优质,木材本身遭遇虫蛀、存在色差等情况较常见,做出来的书桌可能就遍布痕迹,看上去不够美观。如果能加一层垫子、铺一块玻璃,在玻璃底下压自己喜欢的挂画或照片,桌面就显得十分漂亮优雅。

  现在的人为了让桌面更加平整、有利于书写,也为了桌面更具个人风格,也会选择在桌面上垫一层软垫。

  玻璃是较早诞生的人造材料之一,起源于地中海区域。最早的玻璃都是不透明的。古埃及是早期制造玻璃的国家之一,由古埃及制作的原始玻璃称为“费昂斯”(faience),古埃及人将玻璃制成珠子,并给它们上釉,使珠子呈现出蓝色或绿色,以达到类似绿松石、青金石等半宝石的颜色效果。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汉德森教授认为,玻璃的出现最可能是为了模仿半宝石(如青金石等)的颜色。

  西汉前后,费昂斯珠传入中国,成为一种装饰品。再之后,随着玻璃制作工艺的发展,玻璃从装饰品逐步演变成玻璃器皿、玻璃窗户等生活用具。

  公元前50年左右,在罗马境内的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出现了一种玻璃制作技术——“吹制法”。这种方法是将加热的玻璃放置于吹管的前端,通过向吹管里一边吹气,一边适当转动从而吹制成各种造型的玻璃。

  吹制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晚清时期制作平板玻璃的工艺里,也有使用到吹制法。

  如果留心观察以前老房子的窗户会发现,虽然那时的窗户换成了玻璃窗,但上面铺的却不是像今天这样的整块大玻璃,而是被木框分隔开的、一块块的小玻璃。

  这并不是因为当时的人更喜欢小格子的玻璃窗,而是因为当时的玻璃生产技术做不出大玻璃。那个年代,玻璃的生产技术大多是传统的吹制法,需要把玻璃生产出来之后再进行切割;而且玻璃厂制造的玻璃都是普通玻璃,容易碎,为了方便运输,尺寸也不会做得很大。家里如果要装玻璃窗,一般都是先请师傅做好门框,然后自己量好框尺寸,再到店里去配玻璃。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Copyright © 2028 万泰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