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八十三载铸就晶莹世界(39)

时间:2023-06-21 08:40 点击次数:52

  耀华有值得圈点的历史:1922年3月27日,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驱者之一、曾两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的周学熙老先生与比利时合作,创建“耀华机器制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中国乃至远东第一家采用机器连续生产平板玻璃的企业。

  一个通常被引用的数据来自美国《财富》杂志: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0—12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42年。

  我经历了耀华最辉煌的时代:1956年,建成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用国产设备装备起来的大型玻璃熔窑;1965年,建成我国自行设计、自行装备的第一条军用航空玻璃生产线,并生产出中国第一块航空防弹玻璃。1966年,试验成功我国第一座无槽引上工艺玻璃熔窑;从1978年开始,在国家玻璃工业主管部门对平板玻璃企业进行的质量抽查中,连续12年获得行评第一;1984年耀华玻璃特选品获得全国质量最高奖———银质奖;1987年,成功生产出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本体着色吸热玻璃,即我国第一块彩色玻璃;1990年建成我国唯一的浮法玻璃工业性试验基地,并利用该线mm超厚玻璃。

  诸多的“第一”,演绎出耀华在玻璃行业的龙头地位。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调整期,头顶众多荣誉光环,背负国有老企业重负的耀华在进入市场经济的第一轮竞争中开始落伍了。特别是国内合资线及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使耀华遭遇到了强劲的冲击和挑战。耀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呈逐年下滑之势。1949年耀华的市场占有率为41.67%,到2000年仅为4.16%。从1991年—1999年近10年中耀华的产量没有太大的变化,与国内新兴的优秀企业相比,无论是从规模、产品总量和质量上,耀华已无优势可言。

  那时候,我已退休,但每期的《耀华通讯》我都要仔细阅读。厂里提出“求生存渡难关”的口号,全体耀华人都感到了极大的压力。进入新世纪,随着耀华规模的扩大,以及重新占领技术高地,耀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现在的耀华是曙光在即。

  记者后记:接受记者采访时,佟瑞林老厂长特意带来了一个年代久远的花布袋,掏出来三样东西:一个是耀华厂厂志,里面写满了耀华辉煌的过去;一个是1986年1月24日的秦皇岛日报,一版下有一篇长篇通讯《耀华飞出理想的歌》;一个是老厂长自己写的7言长诗,整整两页纸,是今年写的,老人取的题目是《笑看耀华闯》。

  1999年11月6日,现任耀华集团公司董事长曹田平从河北省建材局副局长的位置,受命到耀华集团公司。在其借住的耀华宾馆,曹董事长问我,在线低辐射玻璃什么时候能够研究出来?最快的途径是什么?这是曹董事长上任抓的第一件事。

  耀华一直十分注重技术研究与开发,我所在的耀华技术中心一直在跟踪国外平板玻璃的发展动态。我们发现,低辐射玻璃正在欧美等地区兴起。因为节能是个永恒的主题。我们预感到这是一个有着良好市场前景的新产品。于是,1998年我们申请国家级技术创新项目,获得70万元的资助,并得到了时任河北省建材局副局长曹田平的大力支持。

  当时国内外相关资料很少,国外公司对这个技术完全封锁,不让参观也不转让。我们靠这个70万元,建立了一个小试验室,还改造了一条生产线。经过小试、中试,出来的产品跟国外相比,除了均匀性等问题很难克服外,其他指标都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美国公司看中的是,耀华有丰富的浮法玻璃生产经验,继续开发成功的可能性很大,而一旦成功,作为原料供应商的美方就又有了一个大用户。耀华看中的是,虽然阿托菲那公司不是生产玻璃的,但它是世界低辐射膜最大的化工原料供应商,有一流的专家和技术,可以加速耀华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艺。

  事实证明,这种强强合作获得了巨大成功。2003年11月,耀华LOW—E(低辐射玻璃)、耀华SUN—E(太阳能控制低辐射玻璃)试验成功,并在国内乃至亚洲率先实现了按国际标准生产在线LOW—E与SUN—E玻璃的产业化。此举填补了国内在线低辐射镀膜玻璃的空白,质量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为我国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浮法玻璃生产工艺开创了新路。

  记者后记:侯英兰用平静的语气陈述着,但记者完全能够体会,当年上低辐射玻璃项目时她的压力有多大。高科技的产品是耀华重新崛起的希望所在,兄弟厂家都在研究,谁出成果快谁就能抢占市场。虽然和爱人长期两地分居,但她始终舍不得放下研究项目。她没有描述研发过程中的艰辛,但股份公司浮法作业二区车间主任杨振渤告诉记者,她及她的研究团队大部分工作时间每天都在15个小时以上,尤其是下车间作试验,一呆就是好几天。

  在线低辐射玻璃当年批量生产、当年赢利,耀华再次体会到了技术领先带来的市场优势,这种久违的“独占”市场,让耀华重新找到了自信,找到了驾驭市场的“金钥匙”。随后,耀华又相继开发出自洁净玻璃、高档玻璃工艺、玻璃钢新产品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形成了企业产品链和产业链。

  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成功不仅给耀华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为耀华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项目储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稳步提高。目前,新产品、新技术已经成为耀华主要的利润增长点,2004年,新产品新技术的效益贡献率超过了50%。

  在这个过程中,两个细节值得关注。一是,在长达三年的开发阶段,美国公司提供的技术帮助是免费的,并且在产品下线后,还对耀华开拓市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当然,阿托菲那公司也是为了赢利,耀华卖出LOW—E玻璃越多,采用阿托菲那公司的原料就越多。但阿托菲那公司的作派充分显示出了一个成熟的跨国公司的经营理念,那就是“双赢”。如果没有耀华的成功,就没有这样一片中国市场。二是,侯英兰是耀华职工大学培养的,她对浮法工艺的了解,使她少了很多理论的框框。正是由于其长期处在生产一线,才缩短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这也再次说明,企业应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研人员只有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进入新世纪的这5年,是耀华扩张最快的时期。到2004年底,耀华浮法玻璃生产线条,主导产品浮法玻璃的产量由年产800万重箱增加到2004年的2749万重箱,增长了3.4倍,重夺行业第一位。同时,公司的产业结构、生产规模、产品档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2003年5月,耀华成功收购租赁了沈阳星光集团三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实现了低成本扩张。收购成功后,耀华凭借品牌、管理和人才等优势,使沈阳星光集团三条玻璃生产线都迅速恢复了生产运营,当年就扭亏为赢。

  与这一系列扩张相对应的是这样一组数据:2001年到2004年耀华科技资金投入分别是5082万元、5067万元、7288万元、7858万元,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7%、4.1%、4.0%、4.3%,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比例分别为34.5%、29.6%、42.6%、46%。

  记者后记:从全球来看,玻璃业经过多年的激烈竞争,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全球玻璃市场的70%集中在来自英国、比利时、美国等国的五大跨国公司,各自全球市场份额为14%左右。而耀华作为我国最大的玻璃企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为14%左右。我国玻璃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差距十分明显。

  人们常用规模效益这个词来说明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扩大规模有两种,一种是纯粹地扩大生产规模,通过摊薄成本来提高效益;一种是从结构调整的角度扩大规模,这是转变增长方式的扩大,不仅能通过降低单位成本提高效益,还将给企业带来质的转变。耀华采用的是后一种模式。也就是将扩大规模与科技创新紧密联系,淘汰落后,扩大先进,达到转变企业产品链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

  见到耀华集团公司董事长曹田平是在3月19日,一个周六。曹田平刚从石家庄赶回秦皇岛,神情略显疲惫。但当他领着记者参观耀华历史展时,还是抑制不住地兴奋,尤其是讲解LOW—E这种高科技产品时,快言快语,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的确,曹田平到耀华的这5年,在耀华83年的厂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科学的发展战略使耀华实现了全面、快速、有效的发展,带领耀华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耀华不仅规模快速扩张,而且重新抢占了技术高地,捍卫了行业龙头的地位,给耀华品牌注入了高科技的新内涵。

  耀华这面玻璃工业的旗子为什么83年不倒?记者对曹田平的回答记忆犹新。“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总是希望健康,寿命越长越好。企业最核心的问题是能不能永续下去,这比大起大落要好得多。如何保持永续,特别是在市场竞争中永远具有活力?‘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就是耀华的答案!”

  这八个字对耀华有着深刻的实际意义。1996年耀华玻璃A股上市。2002年,凭借企业良好的信誉和投资项目的美好前景,通过科学的运作,耀华顺利实现了增发成功,募集资金1.77亿元,解决了九改浮和在线低辐射镀膜玻璃技术开发项目的资金问题。这是经营资本的创新;

  中国有13亿人口,而世界有50多亿人口。在我国加入WTO以后,耀华更加密切地关注国际市场,抓住有利时机,以及地处秦皇岛的区位优势,主动出击。耀华1999年的出口额是800多万美元,2004年达到了5300万美元,产品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市场上的创新;

  好的玻璃产品一方面必须瞄准消费结构的转变,适应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以新产品引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拉动消费。因而耀华不是单纯地追求高技术,而是围绕“高、深、新、特”,即高技术、深加工、新工艺、有特色,以节能和环保为主题,重点开发建设高新技术浮法玻璃工艺以及超薄、超厚、低辐射膜、自洁净玻璃等功能性玻璃。目前已经初见成效。这是技术上的创新;

  “耀华瞄准东北玻璃深加工市场,启动了功能玻璃和深加工玻璃生产基地项目,预计项目建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12亿元,利润1.8亿元;北部工业园800吨超厚玻璃项目已经启动;国家863计划项目的熔石英玻璃项目已经开始动工建设;最重要的是,2005年耀华将在机制上取得突破……”曹田平讲起发展计划十分自信,“2007年耀华的总产量将达到4000万重箱,出口总量要占到销售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上一篇:玻璃价格行情

下一篇:信义玻璃价格信 <

Copyright © 2028 万泰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